第十一章 原来穿越还是有福利的?

“维多利亚·维萨里奥罗夫娜·朱加什维利娅。956年出生于俄国的格鲁吉亚一个叫哥里的小镇。她的父亲是个贫穷的皮鞋匠,在她十一岁时去世,母亲健在,出身是农奴。”

“十岁时,她就读于第比利斯的一所东正教中学,20岁时因为宣传推翻政府的思想被开除。成年后她热衷于政治活动,在俄国一个名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左翼政党中担任要职。”

“她因为参加反沙皇活动被捕七次,但其政党始终没成气候,其领袖于978年在圣彼得堡被刺身亡后,就再没有关于其党派活动的信息了。朱加什维利娅本人也在同年年末回到了格鲁吉亚,在一个东正教教会中做一个普通的修女。”

“一年后,国防军开进俄国。因为她是修女的缘故,再加上外高加索地区很偏僻,所以东方总计划基本没有在那里实施。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加入了俄罗斯解放军,还活动到了白俄罗斯境内。”

.

“另一人丽达·穆施达可娃·奥夏宁娜的情况简单一些,她没有任何政治背景。她964年出生于喀山,父母都是小市民。成年之前她从来没有离开过那里。979时她和奥夏宁,一名俄军上尉结婚,婚后有一子阿利克。同年,她的丈夫奥夏宁上尉于阵亡与斯摩棱斯克,她想为丈夫报仇便主动报名参军。一直到被俘前,都在俄罗斯解放军中效力,无可考战绩。”

.

维特的一名党卫队下属,在朗读完他手中的资料纸后,将它放下,公式的向房间里的三位王侯行礼,然后便离开了。他传递情报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分析情报的工作,用不着他。

.

“哗啦。”

房间里宁静了半分钟,但随后被路易将资料纸拿起的声音打破。他撑着左脸,久久凝视它出神。

.

“可以确切考察到的情况,只有这么一些。朱加什维利娅因为屡次参加左翼政党活动,被沙皇政府盯上,所以资料还多一些,即便她回家做修女后仍然有特情人员对她保持监视。奥夏宁娜则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物,查清她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可能也没有必要。”

见路易对资料似乎有疑虑,维特这么提醒他道。

.

两天前,奥斯顿将枪毙名单交给了欧若拉后,她还没走出门几步,欧若拉就急急忙忙的追了出来。她说列表第一行的朱加什维利娅是她的朋友,请求奥斯顿能不能对她网开一面。奥斯顿安抚她说这些战俘至少要两天才能从白俄罗斯运来,在那之前她不要急,先看看名单里还有没有她的别的朋友,随后奥斯顿便去忙自己来的了。本来只是客套话,结果,当天晚上她结束工作时,想休息时,欧若拉又来找她了——原因是发现名单中间一名叫丽达·奥夏宁娜的女人也是她的朋友,要求释放她。

莫德尔元帅的俘虏中,大约有接近以前五百人将被运来叶卡捷琳堡处决。本来以欧若拉的面子,从1500人中保下两人没有丝毫难度,奥斯顿甚至都不需要和莫德尔元帅商量就能独断,大不了回头解释说这两人在押送过程中出了点意外,提前死了。以德国战俘营的文明程度来说,发生这种事丝毫不奇怪。但出于职业习惯,奥斯顿让维特去调查了一下欧若拉想搭救的这两个人是什么来路,结果查出了朱加什维利娅的左翼政党背景,事情就变得不简单了起来。

.

奥斯顿把话跟维特挑明,让维特去向欧若拉打听她是怎么认识这两个人的,欧若拉给出的答案是通过社交软件。然而,维特很清楚欧若拉是在去年的五月才穿越来的,去年五月的时候朱加什维利娅早就已经加入俄罗斯解放军了。在军队中玩社交软件?俄罗斯解放军的军纪怕是还没有涣散至此。

.

看上去,欧若拉欺骗了他们,她想救下这两人别有用意,绝不是“朋友情谊”那么简单。起初维特他们是这么想的,然而,在深入调查了两人的情况后,他们却找不到什么证据,能够证明欧若拉意图不轨。虽然以维特和欧若拉知根知底的交情,他完全可以直截了当的去问欧若拉打的是什么主意。但这样做,就等于是把不信任,写在了自己脸上给欧若拉看。所以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把情况反馈给了奥斯顿和路易,让他们来帮忙分析。

.

“克鲁`格卿,你能够确定皇妹她除了你我之外,没有再和任何政治组织有牵扯了么?”

面对这样的情报,路易表现的也很为难。他没有上帝视角,只能从已知的情报中去分析事情的经过。然而已知的情报只能带来问题,带不来结果。从理论上来说欧若拉不可能和两个女毛子是朋友,她们不可能在前线玩手机。由此来看必定有第三方为欧若拉和她们两人牵线,但维特信誓旦旦的保证欧若拉的社交圈非常简单,维多利亚和伊丽莎白平均每天会对欧若拉保持十六个小时以上的监视,她从没有和可疑人物交流过。话又说回来,假设有人为欧若拉和两毛妹牵线,他们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呢?那两个毛妹都只是平民而已啊。

.

“我可以打包票。控制公主殿下的手段您已经了解了,您觉得公主殿下有动机和机会和别的组织联系么?”

两人将已知的情报又重复了一遍后,房间再次沉寂下来。靠着正确的线索去猜测一件根本没有的事是怎么发生的,大概只有西蕾亚这种天命之女才能从中理出头绪来。

.

“如果从主观角度,认定公主殿下有鬼的话,我们应该假设奥夏宁娜是干扰项,是用来干扰我们判断的……那仍然只能得到唯一的一个可能性:公主殿下和那个俄国左翼政党有联系。能支持这个可能性的证据,是公主殿下对政治有初步了解,且取向左倾。但单独一个证据并没有什么说服力,这只能说明公主殿下有和那个政党联系的动机。那个政党已经可以算是消亡已久了,而且名单中和那个政党有牵扯的人,并非只有朱加什维利娅一人。”

.

“说不定皇妹信东正教呢,那份名单里可只有朱加什维利娅小姐一人是教会的人。”

.

听到路易打趣,维特和奥斯顿都露出了错愕的表情。

“殿下,您的意思是?”

.

“虽然有不少疑点……但我们也不应该从疑点出发去分析。就算是孩童,也有不愿意和家长说的小秘密。更何况皇妹一个三十岁,过去不光彩了很多年的成年人?”

路易起了个头,让两人自行把他的话往下猜。给了他们一些时间后,路易把目光移向维特,希望维特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

.

“公主殿下不可能和任何政党,任何可疑的人有联系。但是……”

维特前半段说的斩钉截铁,但后面却有迟疑的转折。

.

“那就够了。皇妹可以出于很多我们想的到,想不到的目的来遮掩自己和那两位女士ren识的契机。我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皇妹工作过的valentine fairyland的生意在这两年从西西伯利亚做到了波兰,而白俄罗斯在波兰的东边,恐怕也有他们的分店。或许是那家公司给了她们ren识的机会呢?这个解释合理的可能性很小,但我们已知的信息不能证伪它。一百,一千个类似的可能性极小的理由组合起来,就总有一个是正确的。”

.

“殿下英明。”

路易的说法听上去不无道理,虽然仍旧有疑点,但这也是他们唯一能够想到的解释了。维特接受了这种说法,公式化的奉承了路易一句后,向他打听之后该如何处理此事。

“那……”

.

“不用再细究此事了,皇妹不想说明白,也就别为难她了。我们至少,应该在表面上做出信任她的样子,别让她寒了心。”

路易知道维特想问他什么,他最后拍了板:

“奥斯顿,就按你一开始设想的去办吧。将她们秘密带出来,用软硬手段去堵押送人员的口,然后和莫德尔说她们两人意外死在战俘营里了。”

=======================后话:奥夏宁娜是谁

关于朱加什维利娅是谁,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不做介绍。这里解释一下另一人奥夏宁娜是谁(不想浪费正文去写她是谁了)

丽达·穆施达可娃·奥夏宁娜中士。人物原形象来自于苏联作者瓦西里耶夫的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72版同名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感动了一代中国观众。

影片以现代人的眼光来审视过去的战争,

从而对今天的现实进行思考。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在一个小cun里,由于男人们都上前线打战去了,只剩下妇女和儿童。准尉瓦斯柯夫不满他的战士们军纪很差,还常常到老乡家里买私酒喝,要求少校撤换,并希望能给他派些不喝酒的士兵来。结果出人意料,来的是一群女兵,这令他很不习惯,不知道该如何与这些女战士相处。有一次女班长丽达偶尔发现了两个德国鬼子,她立即向准尉报告。

1942年,瓦斯柯夫上尉带领一部分女高射击枪手守卫一个偏僻的火车站。战争爆发后,为了掩护大部队而迷惑、牵扯德军主力,瓦斯柯夫上尉与五个女战士把德军吸引过来,迂回在荒原、沼泽地、野草丛中,在生死线上顽强搏斗……突然一个女兵被沼泽吞没……突然又一个女兵被冷枪击中,突然……她们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想念着自己的恋人,回忆着自己的甜蜜往事,但她们都先后倒在战争中的血泊里……

划重点:奥夏宁娜是八十年代知名电影人物,其形象可歌可泣

本文中的奥夏宁娜取自《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同人变身小说《燃烧的莫斯科》。该文作者应该不熟悉变身流派,他之所以让主角变成奥夏宁娜,作者本人的解释是按照主角的性格,如果是男性,早在苏德战争中死100次了(如果是普通男性,可能不会被斯大林朱可夫等人另眼相待),但是女性则会有优待。主角在1941海伦莫斯科保卫战前从班长干起,因为军事水平出色+女性优待+运气很好脑袋从不吃枪子,最后干上了方面军司令,指挥了解放柏林的战役。

..

划重点:奥夏宁娜本人身上并不会出现什么变身女的气息,短期内也没她什么事。她的定位是一个从高射炮排排长到方面军司令都能胜任的开挂军事专家。要很久很久,苏联德国开战后才用得到她